關于志愿服務項目孵化培育的思考發表時間:2024-03-29 17:16 伴隨著社會治理創新的大力推進,社會組織、志愿服務組織作為重要的參與和創新主體獲得了諸多關注與支持,如何孵化培育更多、更優秀的社會組織、志愿服務組織提供社會服務,參與社會治理成為黨政部門的重點工作之一。 2006年,上海率先引入孵化器的概念,孵化培育公益組織。隨后,各地在政策驅動和社會需求進一步釋放的雙重加持下,孵化器、孵化基地、社會創新中心、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等專屬孵化器或兼具孵化功能的各類載體遍地開花。 從現有的運作流程看,通常涉及入殼評估、入殼孵化與出殼服務等;從具體的孵化過程看,提供的服務主要有硬件供給、能力建設、資源鏈接、注冊引導、管理咨詢和財務托管等。針對社會組織的孵化培育,已積累了較為體系化和專業化的實踐經驗。 對項目的孵化培育一般包含在對組織的孵化中,或是借助公益創投、項目大賽等。這些方式要么將項目作為組織的一部分,針對性不強;要么將項目獨立于組織外或是外延太窄(更多的是公益項目、社工項目等),對志愿服務項目的獨特性、整體性、體系化的關注遠遠不夠。相較于較為常見的公益項目、社工項目,志愿服務項目在服務對象、服務手段、服務效果等維度具有明顯的差異性。比如社工項目的服務內容會涉及社會支持和心理等,通常專業性較強,如何在社工等專業力量的指導下(如提供相關信息與資源,教授實踐技巧和策略等),充分發揮志愿服務的人力資源優勢,兼顧專業性和普適性是志愿服務項目要重點關注的?,F實中對志愿服務項目的孵化培育是容易被忽略的。 2023年,中央社會工作部的成立對于中國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變革。創設首批國家級志愿服務項目孵化基地成為中社部對志愿服務孵化培育的重要舉措。其通過在全國打造十家集培育孵化、業務指導、研究培訓、宣傳推廣、綜合評估為一體的服務平臺,為志愿服務項目成長發展提供精準指導和專業服務,推動各地乃至全國志愿服務事業的高質量發展。2023年,十家基地已在西藏、云南、山東、四川、北京等地落戶,開始了對志愿服務的創新探索。 成都志愿服務項目孵化基地 在孵化培育志愿服務項目的實踐探索中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把握整體性,以項目驅動組織發展。孵化培育可以采用項目驅動的方式,在對項目進行重點專業培育的同時,在項目實操中提升志愿服務組織/團隊的組織化、科學化、專業化水平。以項目為驅動,在能力建設、資源支持、品牌打造、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對志愿服務要素進行整體性培育。在對項目的孵化培育中,尤其需要關注的是出殼后志愿服務組織的成長,更強調支持志愿服務項目的落地生根,一方面是項目的可持續開展,另一方面是項目帶動下組織的發展,從可持續的視角去構建本土實踐的支持模式,而非為孵化項目而孵化。在明確了孵化培育的范圍后,隨之而來的是如何讓孵化培育更加精準有效。孵化培育的側重點是什么?區別于社工項目的孵化培育,對志愿服務項目的孵化培育更注重社會動員與整合,在課程體系建設上盡量突出項目的設計和管理,兼顧社工項目的相關技術、方法、標準等專業化要素??偠灾?,“按需培育、分類支持”是孵化培育的整體性原則。 其次體系化布局,形成上下聯動效應。在孵化培育的載體(孵化器、孵化基地、社會創新中心、支持中心等)搭建上,要考慮縱向布局,以期達到上下貫通、互相協作的效應。國家級的項目孵化載體主要是發揮示范作用,通過制定相關管理規范、服務標準等引領各地發展,重視資源整合,促進項目的跨區域、擴領域發展;省級的在發揮本級示范引領的前提下,注重以項目為抓手,推動區域性樞紐型、平臺型等組織發展,并做好對下級的支持與指導工作;市級的則重點結合城市定位以及重點工作,因地制宜自下而上擴大項目示范性和落地性,并做好相關指導工作;區縣級的則更加注重實操性,以項目為驅動帶動各類志愿服務團隊/組織做好資源聚集、供需對接、宣傳展示等。 最后堅持多元化,做好協同共享發展。孵化基地、創新中心等各類孵化培育載體作為共建共治共享平臺,為志愿服務項目提供資源鏈接、供需轉介是核心功能之一。多數孵化培育載體具有政府背景與資源,這也天然成為區域內橫向政社企溝通的重要平臺。借助這一平臺,通過志愿服務的項目化運作可以有效挖掘和銜接政府資源、社會資源和市場資源,打通政府、企業、社會等多元志愿服務公益資源鏈接。此外,在多元力量參與的基礎上,可以靈活運用平臺式、結對式、下沉式、嵌入式等多種方式進行共享式的項目孵化培育,實現對志愿服務的多維賦能。比如一個文明單位/社工站聯合一所高校結對一個村(居),下沉一批優質資源,開展共創一個特色項目的結對行動,在結對行動中還可以探索建立一支常態志愿隊、設立一個服務站點,形成嵌入式的共享模式。 志愿服務項目的孵化是有效解決目前志愿服務“供給側”不足的行業難題的重要舉措,但是具體的做法還需要進一步探索,需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融合各地已有的公益創投等孵化培育的經驗,借助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社工站等已有空間陣地以及結合社會資源、市場資源等虛擬陣地,打造出因地制宜的孵化模式。 作者: 張 營 | 和眾澤益共同富裕與志愿服務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王忠平 | 和眾澤益創始人/主任,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 |